日前,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评审工作规程》,明确对样板间的评审标准,提出保障性住房样板间户型应覆盖项目房源总套数的60%,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在配租期间,应提供实体成品样板间选房服务,为提升保障性住房品质提供政策支持。 根据规程,纳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安置房均应开展设计方案评审,包括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和全装修设计方案评审两个阶段。在全装修设计方案评审阶段,各项目应结合全装修样板间组织开展,并在…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文强制性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以下简称“防水通用规范”)落地实施的关键一年。该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已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的实施将给防水施工和相关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为帮助建筑业从业人员准确理解并掌握规范的技术内容,并落实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建立监理单位组织开展在施住宅项目防水工程质量常态化排查工作机制的通知》(京建发〔202…
核心提示:近日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家居消费涵盖家电、家具、家纺、家装等多个领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释放家居消费潜力,巩固消费恢复发展势头,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近日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大力提升供给质量 (一)完善绿色供应链。支持家居企业开展绿色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制造示范企…
核心提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消除住房和小区安全隐患。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落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建办城〔2023〕26号),部署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实施,靠前谋划2024年改造计划。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
各工程监理企业: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工程勘察设计、建设工程监理统计调查的通知》(建办市函〔2023〕163号)要求,现就开展本市监理企业申报2022年度统计年报和2023年统计月报等工作通知如下: 一、2022年统计年报报送 (一)年报统计对象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本市持有工程监理资质证书的企业按规定报送统计年报。2023年1月1日之后新取得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不报送该年报。 (二)年报统计内容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
京建发〔2023〕231号 各区住房城乡(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近期,我市连续发生多起高处坠落事故,高坠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仍存在短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履职不到位、工人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坚决遏制近期住建系统事故高发态势,抓实抓细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2023年6月份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开展了施工现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专项抽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总体情况 本次高坠隐患专项检查共出…
2023年7月12日上午,以“绿色低碳 共筑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在永定河畔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活动邀请绿色低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市民群众共聚一堂,分享建筑绿色发展前沿知识与成果,介绍优秀实践案例和经验做法,为首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活动中,市…
2023年上半年已经结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下,中国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各企业在积极作为寻求发展,奋力也费力。这其中,有些企业看到了“康庄大道”,有些企业日渐式微。 资本市场:奇信进入退市整理期、弘高被终止上市交易、广田仍在预重整阶段、时代装饰恢复发行上市审核、德才获Wind ESG评级A级评级。 行业要闻:国家发改委将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住博会、城博会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终评暨研讨活动举办,《建筑法》…
重申观点:建筑央国企成长端、业绩端、回报端多维指标向好,国企改革提速叠加估值体系重塑强催化,价值重估有望持续带动估值修复。